#日經亞洲(NIKKEI ASIA)最新文章標題:「台灣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軌道意外顯示基礎建設的瑕疵」。
點進內文,裡面有一句話:「台灣糟糕的基礎建設安全紀錄與台灣進步且民主的社會相比之下顯得不合時宜」。
(Its poor infrastructure safety record is out of character for the progressive, democratic society. )
這篇文章並不是在唱衰台灣。事實上,文章提到了台灣優秀的防疫成就及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國家。
但在基礎建設上,台灣顯然在工安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前幾天,#日本產經新聞社 台北支局長 #矢板明夫 在時代力量國際講堂上,一開始也是語重心長提到這起台鐵悲劇。
他說,台灣 #不應該 發生這麼多這類交通事故,政府得負起一定責任。
矢板說「不應該」,我想他要說的是,台灣明明就是一個進步的國家,怎能讓這類事故一再發生?
台日關係友好,已經無需贅述。這些日本媒體朋友,我相信他們都是抱著善意,希望台灣更好。
台灣明明是一個在許多方面都相當進步的國家,為何在 #工程招標 上卻是一再苟且、陋習依舊?
透過圍標及借牌發包這類知法犯法的手法,台灣的公共工程品質慘不忍睹。
政府採購法,是不是應該全面檢討,修正部分不合時宜的條文?最低標、最有利標等設定,在實務上問題重重,也衍生出許多弊端。
有人拿高鐵跟台鐵相比,認為高鐵安全措施比台鐵好太多。
但不要忘了,選擇搭乘台鐵而非高鐵,背後有社會及階級脈絡。
第一,台鐵比高鐵便宜。
第二,東部民眾只能選擇台鐵。
但每一個人的性命及家庭,都一樣寶貴。
所以政府應該更努力來改善台鐵的安全,不是嗎?
無論誰在上位,希望這些政治人物都能夠想想這起悲劇。改革台鐵,已經喊太多年了,但不能只有喊。
這不是政治,也不應該是政治。